“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今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生態環保部提出該主題意在進一步喚醒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而作為企業的我們,又如何在環境保護上盡我們的綿薄之力呢?
提到環境保護就會想到企業管理中《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要求,該體系的建立就是為了制定和實施環境方針,管理環境因素,協調環境保護與企業發展的矛盾問題,在企業發展的同時,滿足社會環境保護和持續發展的需要。
而我們企業該如何進行管理我們現有的環境因素呢?
一. 環境因素定義
既然要管理環境因素,那么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環境因素?環境因素是指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對此如何識別我們水務企業內存在的環境因素呢?
二.環境因素識別范圍
要識別環境因素,我們須知識別的范圍是包括公司生產運營活動、產品和服務中產生可控制的環境因素以及相關方所產生的可以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例如:我們制水生產工藝過程中使用工藝、藥劑等,管網搶修過程開挖、用料等以及我們營業廳服務現場的布置、使用等等。
三.環境因素識別考慮的因素
識別時我們需要考慮具體的影響因素有三種時態、三種狀態、八個方面、生命周期。
1. 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2. 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
3. 八個方面:對水體的排放;對大氣的排放;對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資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釋放(如熱、輻射、振動等);廢物和副產品;物理屬性,如大小、形狀、顏色、外觀等。
4. 生命周期:應從產品原料的獲取、產品設計和工藝設計、生產過程、產品交付、產品的開發到產品結束全過程的評價。
四.環境因素識別的依據
1. 客觀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環境影響的;
2. 法律法規及要求有明確規定;
3. 相關方有要求的。
五.環境因素識別的方法
識別時我們需要注意方法,目前常用的環境因素識別方法有:過程分析法;產品生產周期分析(LCA)法;工藝流程物料衡算法;專家評議法;現場觀察及資料評審法;問卷調查法等。
過程分析法是通常把組織活動、產品或服務的全過程劃分成許多過程片段,再根據某一過程片段分別識別出相關環境因素。
六.案例
接下我們進行具體案例操作:
第一步:我們通過識別范圍選擇某個過程(活動、產品或服務),例如:識別為辦公室后勤支持過程,辦公室打印機的使用。
第二步:確定過程伴隨的環境因子,例如:打印機使用中存在以下影響環境的因子:
1.打印過程產生的廢紙,環境因子為固體廢棄物;
2.打印過程產生的廢舊墨盒、硒鼓,環境因子為固體廢棄物;
3.打印過程產生的打印聲音,環境因子為噪音。
第三步:確定排放的頻率、狀態、時態以及對環境的具體影響,例如:我們以廢舊硒鼓為環境因子作為案例:
產品生產周期分析(LCA)法是產品生命周期分析法是對產品進行“從搖籃到墳墓”的分析,使組織全面了解自己的產品,包括從原材料生產到最終廢棄處置的全部生命過程中可能涉及的環境問題。
工藝流程物料衡算法是物料衡算法是根據質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即輸入等于輸出。通過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查清流失物的種類和數量、物料的利用和損失。
專家評議法是由有關環保專家、咨詢師、組織的管理者和技術人員組成專家評議小組,采用過程分析的方法,在現場分別對過程片段的不同的時態、狀態和不同的環境因素類型進行評議。
現場觀察及資料評審法是通過現場的實際生產排放以及收集相關環境管理信息及文件,由評審員進行審查評審。
問卷調查法是通過事先準備好的一系列問題,通過到現場察看和與人員交談的方式,來獲取環境因素的信息。
從整體我們水務企業技能人才都較為匱乏的情況考慮,建議對于制水工藝過程采用過程分析法、產品生產周期分析(LCA)法、現場觀察及資料評審法;如是對于我們供水服務過程,則建議采用過程分析法、問卷調查法、現場觀察及資料評審法。通過合理的識別方法識別出各水務企業自身獨有存在的環境因素。
1.確認排放的頻率:為6個月(定義為六月一換,這邊各家使用的頻次不同時間相應調整);
2.確認狀態:正常(正常狀態為:在日常生產條件下而產生;異常狀態為:非正常使用情況而產生的,如檢修,啟停時;緊急狀態為突然性故障、或者自然災害等突發情況下而產生的);
3.時態:現在(過去時態為:以往遺留的環境問題或者過去曾發生的環境事故;現在時態為:現有的、現存的環境問題;將來時態為:將來會產生的環境問題。);
4.對環境的具體影響:該因子排放后,會對土壤環境造成重金屬污染。
環境因素的識別是一個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我們水務企業不斷的堅持和更新,為了響應國家的政策,完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保護政策,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